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技术文献

    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探索

    2024-04-28 20:02:12 kalor 72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场所。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心理恐慌,影响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因此,为满足实验室程序化、规范化的建设,以及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推进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环境风险复杂等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放射性等多重危害,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技术性要求高。同时,高校实验室承当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实验人员的流动性强,安全素养差异性大,对实验室管理及人员管控要求高。


    随着高校教育的迅速发展,实验室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实验室建设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严重,在后期加速发展过程中又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实验室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设

    //(一)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1.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建设

    打造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打造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栏、安全标语征集、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报刊设计赛等活动,在学校或学院文艺活动上开展实验室安全系列文化活动,让实验室安全深入人心。举办实验室安全文化评比,对实验室安全、卫生、环境和文化宣传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评奖评优提高全校师生和职工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意识氛围。

     

    2.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

    建立多途径多维度的安全文化宣传体系。建立贴合年轻一代的实验室宣传形象识别系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关注度。在学校操场、教学楼和食堂等场所定期举办实验室图片展,展示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寄语、优秀实验室风采等,让实验室安全文化走近学生日常。打造以学院为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宣传网及公众号,制作学院实验室安全简报,播放实验室安全动画及相关宣传视频。通过多途径宣传潜移默化的方式,建设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

     

    3.文化交流与借鉴

    学校大力推广“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文化交流互动活动,加强校内和校际甚至是国际间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开展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实地考活动,交流分享实验室管理的成功经验。举办实验室建设交流会,邀请国内外实验室安全专家和相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交流,不断学习借鉴,加速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进程。尝试打破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思维边界,邀请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到学校分享企业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和模式。

    //(二)实验室安全培训建设

    1.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

    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设置在线培训、考试考核、门禁管理、日常管理等实验管理环节,对首次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才能获得实验室门禁权,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实验工作。在线培训主要采用网上学习,包括实验室规安全管理制度、基础实验仪器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等。

     

    2.建立分层化的培训体系

    (1)培训对象分层化

    根据学生对象不同,安全培训分体系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生实验主要为实验课程实验,其培训主要为两部分:①开展实验室安全入学培训。大一期间开展实验室参观和安全通识培训,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准入考试,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②实验前进行安全培训。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实验老师开展实验安全讲解,学生需熟知《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开展实验。研究生开展的实验主要为科研实验,其风险性和自主性更大,安全要求更为严格。研究生的入学培训与考核,除通识类外还应包括专业相关安全知识,如专业设备的安全使用、特种危化品的使用规范、紧急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学校、学院和实验室定期对研究生进行抽查与考核。

     

    (2)培训专业分类化

    不同专业实验室培训应有所不同,除需要开设安全防护用具使用、实验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消防演练等常规安全知识培训外,还应对不同专业学生和实验人员开展专业安全培训。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机械防护安全、生物安全、职业病安全防护、辐射防护安全、医学放射安全等专业安全培训,各专业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安全培训内容。

    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开展相关仪器使用的安全操作培训。例如,对实验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开设特种设配安全培训课程;对经常使用化学药品的实验人员要熟知各类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及毒性、发生泄漏的处理方法等内容;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员要开展实验废弃物安全处理课程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建立以学校、学院、实验室为主体的三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实验室管理职责,实验室配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实验室提供专业的安全指导、提供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负责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对实验室排污处置提供指导服务、定期维护保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对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提出修改意见、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等。


    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学校安全主管校领导对全校安全管理工作负有全部责任,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所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学院安全主管院领导全权负责本学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定、颁发和实施本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守好实验室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承当所管实验室安全责任。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

    加强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实施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学生通过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考核,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获得实验室门禁授权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或工作。实验室外来人员也需经过实验室的相关安全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的第一防线,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上更具有主动性,在实验室的前期工作中安全起着强有力地提醒作用。

     

    2.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

    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实行“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分管校领导、分管院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到实验室使用人,都要明确他们的实验室责任。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事故等级划分细则,明确各等级责任事故的追究办法。由学校、学院到实验室,执行各层安全职责并签署安全责任书,明确实验室所有参与者应该承担的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实验室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

     

    3.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建立学校、学院和系室三级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和期末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学院每个月抽查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状况,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时间进行全面安 全检查。实验室需进行更高频率的安全检查,每周或每半个月的定期检查。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有: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在岗情况;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培训的落实情况;实验室安全应急救援设施的状态检测等。

    四、实验室可视化建设

    //(一)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

    1.实验室安全培训信息化

    多途径多元化的方式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信息化平台,使师生能实时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知识。通过自媒体、网络课程和网页等途径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培训,建立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元信息化载体,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培训资料、实验室安全疏散、《实验室安全手册》、《实验室应急逃生指南》、《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等信息的传播。

     

    2.实验室安全宣传信息化

    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是安全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化平台宣传是最有效、覆盖范围最广且成本最低的宣传方式。将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和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学校官网等网络平台向全校师生推送。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平台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安全咨询,收集信息,迅速反馈,以便于及时处理。充分调动师生的能动性,使他们参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建设。

     

    3.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化

    构建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信息状态管理、实验室使用动态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状态及使用管理、危化品台账及使用安全管理等。通过系统获知各实验室的状态信息和安全事项,以及实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借用预约。除实验室安全门禁系统外,在关键实验区域安装高清监控和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方便实验室人员实时掌握实验室安全状况。还可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安全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规划合适的安全检查项目,采用文字描述和拍照等方式进行安全检查情况记录。

    //(二)实验室安全可视化管理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实验室设计之初只注重实验区域规划,未进行全面、长远、科学的规划。例如,实验室科研和教学划分不清、实验室人员办公区和研究生自习区规划不合理等。实验室设计功和实际使用功能的不匹配,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和运行危险性。为了打造安全舒适、整洁的实验室环境,可通过实验室可视化管理,采用明显标识与隔断进行分区管理,将各区域界限化。


    建立可视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根据实验室功能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办公区、学生学习区,根据实验室用途和潜在危险对实验区进行进一步分区。高校实验室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区,通过实验室可视化管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视觉化、透明化和界限化,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尽可能的消除在视野范围之内。进一步结合6S的管理模式,实现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实验室各个区域的运行的安全可靠。

    五、实验室应急防护

    //(一)实验室安全防护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实验工作服、实验手套、实验鞋、防毒面罩、护目镜、安全帽等。实验人员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要对所使用的防护用品进行检查,有破损的要及时上报且更换完好无损的使用,在使用时要按照要求合理规范使用,不得乱用或错用,实验结束后要对防护用品做好清洁并安置会原处,不得随意乱堆乱放。


    安全配套设备。主要包括喷淋装置、洗眼器、通风橱、急救医疗箱、消防设施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能洗去喷洒或飞溅到身体的危化液体,避免造成身体伤害;通风橱能有效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及气溶胶;医疗箱备有绷带、创可贴、无菌纱布、酒精、止血贴、棉签、镊子等常用的急救工具;消防设施的配置需适应实验室的特点,满足防火及灭火需求。各类安全设备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是否完好,对于消耗品要注意其消耗和有效期及时补充与更换,保证正常使用。

     

    安全标识。安全标识标明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危险状况信息,应急措施信息等。例如,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信息、使用状态;危险化学品标志,标明其名称、成分、含量、危害;消防设施信息、火灾报警位置、紧急出口和火灾逃逸路线标识;应急救援设备、实验规范操作标志、安全用电标志等。

    //(二)实验室应急救援

    为确保应急体系的有效实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应急能力,需建立“由上而下”的应急管理机构。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实验室,层层管理、报备,做到“及时处理,逐级上报”,加强安全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的制订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编制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生物安全事故、危化品泄漏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验室需根据实验室特点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选择和修订,制定出合适应急预案。

     

    应急演练能很好地检验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修正改进。应急演练应根据不同实验室开展不同的情景模拟,演练人员需覆盖所有实验室参与者,提高实验室人员和和师生的应急实战能力。演练结束后组织演练总结,总结演练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

    六、结束语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对实验室安全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可视化和实验室应急防护四个方面出发,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索,构建出了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体系,为全方面落实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安全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友情链接: